建設動態(tài)
當前位置: 首頁 > 雙高建設 > 建設動態(tài)

構建職教出海新范式,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

上傳時間: 2023-12-21

“雙高”建設以來,重慶科創(chuàng)職業(yè)學院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和突破。

僅今年上半年來,開展系列國際校際合作交流和籌建“東盟國際學院”;

9月成功舉辦“中國(重慶)-東盟職業(yè)教育合作與高質量發(fā)展論壇”;

dfad997a545af001fa506542c685b3f4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10月順利完成重慶市人民政府外國留學生市長獎學金“絲路項目”--基于大數(shù)據(jù)技術的中柬跨境數(shù)字貿易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;

faaee6277d44a757e3f43c0cb014ade1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2023年中柬跨境數(shù)字貿易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


11月承辦“一帶一路”暨金磚國家技能發(fā)展與技術創(chuàng)新大賽--虛擬現(xiàn)實(VR)產品設計與開發(fā)決賽;

394c1254473517b662e939e9b7f64a24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12月完成開發(fā)老撾“數(shù)字媒體技術員”職業(yè)標準……

41606f45d47177d0857bedd1ed1af8b0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學校主動服務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,積極對接地方主導產業(yè),堅持開放辦學,發(fā)揮專業(yè)優(yōu)勢,整合國際資源,立足重慶,面向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,聚焦職業(yè)教育交流合作,構建“1+5”職教國際合作新范式,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,推進學校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
一、構建“1+5”職教出海新范式

構建“以東盟國際學院為辦學實體,以中外合作辦學專業(yè)為載體,以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為手段,以國際技能競賽為突破,以舉辦國際論壇為特色,以若干國際合作項目為抓手”的“學院+(專業(yè)+基地+競賽+論壇+項目)”的“1+5”國際合作新范式,全方位立體化推進職業(yè)教育國際交流合作。

(一)搭建國際合作平臺:成立東盟國際學院。學校與東盟等“一帶一路”沿線10余個國家,20余所高校和企業(yè)達成合作,共建“科創(chuàng)東盟國際學院”,成為面向東盟等國的辦學實體和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。

2b37e85ba74f3304c08d18c87dd0f0ce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(二)打造國際合作載體:合作共建特色專業(yè)。與韓國光州大學合作舉辦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(yè)專科教育,與泰國多所大學聯(lián)合實施本科層次人才培養(yǎng),培養(yǎng)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。

908d8c3121b30e60e04f63f7d16f71e8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我校與光州大學簽署合作辦學補充協(xié)議

(三)夯實國際合作基礎:打造實習實訓基地。承擔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(yè)教育國際合作項目“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(yè)”,在柬埔寨籌建工業(yè)大數(shù)據(jù)培訓基地,在泰國共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培訓學校。

bbf135a0c62a1bb07b5b48be07bdf7eb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中德先進職業(yè)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專家來校授課

(四)體現(xiàn)國際合作成效:承辦國際技能大賽。2022年承辦金磚國家職業(yè)技能大賽“移動應用開發(fā)”賽項。2023年承辦“一帶一路”暨金磚國家技能發(fā)展與技術創(chuàng)新大賽“虛擬現(xiàn)實(VR)產品設計與開發(fā)”決賽,我校學生劉皓、王澤鋒榮獲高校組一等獎并成功晉級國際競賽。

(五)打造國際合作特色:主辦職教國際論壇。承辦中國(重慶)-東盟職業(yè)教育合作與高質量發(fā)展論壇,柬埔寨國務部長、重慶市領導及一帶一路沿線8國60余名外賓與國內職教專家共同探討職業(yè)教育國際化發(fā)展。

(六)落地國際合作項目:打造重慶職教品牌。面向東盟各國落地若干國際合作項目。一是實施中文+技能培訓,從2019年起連續(xù)三年開展中柬跨境數(shù)字貿易中高級管理人才培訓;二是開發(fā)國際職業(yè)標準,承擔老撾2項國家職業(yè)標準開發(fā)任務,被授予“優(yōu)秀建設單位”;三是共建“魯班工坊”。學校第一個“魯班工坊”落地菲律賓圣塞巴斯蒂安學院,馬來西亞首要大學、柬埔寨帕拉撒斯特拉大學等共建計劃有序推進。

699f9b01cf9d988b73fa557fb4f86107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學校獲評“老撾職業(yè)標準開發(fā)優(yōu)秀建設單位”

6ead337bbd76f13972ae9f3ac68d475f_640_wx_fmt=jpeg&from=appms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學校副校長殷朝華向菲律賓圣塞巴斯蒂安學院校長授牌“魯班工坊”

二、聚焦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

立足學校辦學定位,結合辦學特色優(yōu)勢,協(xié)調國內外優(yōu)秀資源,創(chuàng)新國際合作路徑,聚焦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。

(一)明確國際合作的辦學定位。學?!笆奈濉卑l(fā)展規(guī)劃中明確了服務面向定位:堅持扎根永川,立足重慶,面向西部,輻射東盟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。將有效拓展國際交流空間,積極對接國際標準、推進資源共建共享,持續(xù)引進海外資源、促進辦學水平提升。

(二)突出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:以服務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重點,面向東盟地區(qū)實施人才培養(yǎng)、技能競賽、標準開發(fā)、文化輸出等項目,滿足中國企業(yè)“走出去”人才需求,增進中外人文交流。

(三)打造國際合作的特色路徑:“1+5”國際交流合作新范式,是以學院為合作實體,合作任務由點到面,合作層次由低到高,合作難度由易到難,合作模式靈活多元,該模式可操作、可復制、可推廣。

(四)探索職教出海的創(chuàng)新模式:創(chuàng)新合作模式,與泰國碧差汶皇家大學、易三倉大學等聯(lián)合組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培訓學校、與柬埔寨帕拉撒斯特拉大學組建工業(yè)大數(shù)據(jù)培訓基地,輸出中國先進技術與標準。

三、凸顯國際合作辦學新成效

近年來,學校以東盟國際學院為合作平臺,不斷拓展多元化國際交流合作路徑,提升辦學實力和國際影響力。

(一)國際論壇反響良好。中國(重慶)-東盟職業(yè)教育合作與高質量發(fā)展論壇產生較大國際影響力。人民日報、中國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,柬埔寨、韓國、馬來西亞等國際媒體對論壇進行大量報道。韓國、老撾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多國高校紛紛來校交流考察。

(二)內涵建設質量提高。學校通過引進德國雙元制教學理念、實踐基地建設標準,引入韓國專業(yè)教學標準和高層人才等,強化內涵建設,改善辦學條件,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。

(三)跨國交流頻次增加。2023年,近20所國外高校來??疾旖涣?。我校干部、教師赴德國、加拿大、韓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等考察交流80余人次,師生赴海外學歷提升、語言培訓近100人次。

(四)職教出海成效明顯。通過輸出中國的職業(yè)技術標準、“中文+技能”培養(yǎng)模式和“魯班工坊”等,中國職教的世界影響力進一步顯現(xiàn)。中國先進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柬埔寨、菲律賓、老撾等東盟國家學生產生較大吸引力,越來越多的東盟學生希望到中國、來重慶培訓深造。



(國際合作處  供稿)